谈谈“医学影像诊断&熟人医患关系”
标签: 医疗资讯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熟人医患影像诊断
2015-06-29 22:59 1148人阅读 评论(1) 收藏 举报
分类: 医疗资讯(23)
版权声明:本文为zssure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目录(?)[+]
背景:
作为传统厂商,从入职到现在总算看到了公司试图转型的苗头,近期正在筹划一个在现有终端基础上的牙科影像分享和诊断平台,敬请期待。
这半年来好久没有记录相关的医疗资讯了,2014互联网医疗元年刚过,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创业者都冷静了许多,私底下开始加紧谋划新产品。在大众胃口被调起来后,真正能够笼络和留住用户的是产品的体验。所以上半年的资讯略显平淡。
近几天看到了关于“影像结果低符合率”和“Dr.2关于‘熟人医患’”的相关文章,还是有写点东西的冲动,遂整理成文,详情如下。
医学影像诊断:
在线问诊、电话咨询等早已被好大夫、春雨医生、寻医问药玩坏的大背景下,众多拥抱互联网的医疗企业开始推出“基于医学影像的远程诊断”(如Visage Imaging旗下Visage Ease Pro、锐珂医疗的云影像)、甚至是“视频咨询”(Uber医生 Heal、和佳股份的汇医在线)。之前在“医疗时鲜资讯”专题里重点介绍过远程诊断,鄙人最看重“基于医学影像”的远程诊断模式,这是对现有医院放射科的延伸,且放射医学影像是西医循证医学的根基,其可信度和普及度不言而喻。而其他所谓的新的模式,例如“Uber医生”、“异步咨询”、“视频问诊”,大多是噱头,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用户接受度不高,长久下去很难形成规模。
比如近期动脉网介绍的“汇医慧影”,就是采用基于医学影像的远程诊断模式,打破了现有医院放射科局域性,实现了医学影像的价值最大化。文章介绍,“汇医慧影”是两位医学专业的名校海归博士回国后的创业项目。通过创始人的讲述,可以看出汇医慧影不同于传统医疗行业内大多走“项目”的模式,而是构建一个第三方的独立的影像咨询和诊断平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该模式实现了之前我提到的两大问题,第一独立第三方,突破医院信息孤岛,顺利将医院内部数据“挪”出来,这里的“挪”必然需要一定的诱惑力和技巧,具体的实现途径无从得知,想必一是通过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来吸引底层医院,另一种是从患者端入手,把握大病诊疗时患者希望”货比三家“的心态。通过这两种渠道就很容易获取数据。第二专注于影像,提供专业的影像诊断服务。从健康界近期的影像结果符合率不到70%,县级医院如何突破?报道来看,临床医学的影像诊断(西医讲求的就是循证医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汇医慧影”的路还很长,fighting。
接下来就说说Dr.2提到的“熟人医患”这个话题,下文仅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自然不能跟大神相提并论,毕竟Dr.2是公司老大,吾乃一介码农是也,^_^。
熟人医患:
Dr.2不愧乃神人,火车上都能写出这么长的文章来移动医疗的“熟人医患”模式普遍出现的问题,至少可以证明指法很熟练,码字很快嘛。起初并未有冲动阅读该文,以为又是诸如推演、复盘各家模式的文章,对于此类文章我只能从开发者的角度感慨:“领导就是领导,都是从宏观来把握大局”。但是看到标题的“熟人医患”终究没有经得起诱惑点了进来。
文中通过对比杏仁医生和青苹果强调的线下熟人医患关系与春雨和好大夫的纯线上关系,指出熟人医患的成本较高,尤其是对医生而言是一种负担,医患之间变成熟人甚至朋友关系后,从就医角度来看患者永远在索取,医生一味的付出。这一点是有道理的,现阶段的医生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已经开始让医生难以承受,倘若又要花精力在线下关系上,想必医生必然会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这种“熟人医患“的粘性不升反而会降。
然而之前我也多次提到过“熟人医患”这一概念,最早进入这一行看好的就是这个方向。针对Dr.2对“熟人医患”的点评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熟人医患”会解决未来医疗资源匮乏、分级诊疗等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这里所谓的“熟人医患”并非是Dr.2所批判的杏树林和青苹果的做法,与他们这种打造线下诊后跟踪、随访的熟人模式不同的是,我所说的“熟人医患”是以患者为中心,依托于各自的社交圈(诸如同学、朋友、同事、亲属等等),在所能触摸到的范围内找到“熟人医生”,利用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当然如果其愿意,也可以利用其它相关的医疗资源)来为自己服务。
这里的“熟人医患”有两大特点:
1)解决当下患者就医“唯三甲不去,唯名医不看”的习惯,通过熟人间已有的信任为基础,使得患者与“熟人医生”之间建立可靠的信赖;
2)合理利用(或者说扩大)现有医生资源。大多数的日常疑难杂症,不需要兴师动众的挤三甲医院排队挂号,利用身边的、通过熟人介绍的医生自然就可以解决,此时此刻的医生并不是大家人人向往的名医、主任等,反而是医学行业年富力强的新生代,通过熟人这层关系,可以充分利用和调动他们的专业技能,实现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这也正是“熟人医患”这一概念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