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PACS不是全院级PACS的简单融合,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建设方案。上海市松江区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实现区域一体、互联互通。在“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以及“防治一体化”的发展中,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上海市松江区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依托上海市区域医疗卫生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成果建成的。该项目从顶层设计出发,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以及“防治一体化”的发展目标。2009年医改明确提出了“资源整合、互通互联、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创新模式 松江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上海市各个区中起步较晚,但却是发展最快的区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松江区在建立健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同时,通过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构建松江区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了对辖区范围内各类人群的身份识别体系, 整合了全区各家医疗卫生机构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形成了居民完整健康档案,实现了居民在本区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就医,都能调阅到其之前在上海市范围内所接受的任何一次卫生服务记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平台跨机构、跨系统的信息整合与业务调度优势,实现面向医务人员的业务辅助及协同联动,面向管理者的行业管理及辅助决策,面向居民的健康服务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了“区域一体、互联互通、业务主导、民生优先”的信息化格局,精心设计并实现了符合卫生发展方向的医疗卫生业务协同联动的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防治一体化”模式,和以松江区中心医院为主体、影像诊断业务为核心的“区域影像诊断中心”模式。 区域影像诊断中心 在松江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 “ 区域影像诊断中心” 是建设重点。松江区依托区中心医院建成国内首座“ 区域影像诊断中心”(Songjiang Imaging Center,以下缩写为SIC)的构建,完成了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放影像的设备接入和区域影像共享工程的系统上线。SIC建设的重点是重组医疗服务流程,打破既往所有流程局限在单个机构的模式,将业务流程终端延伸到各机构以及不同科室,形成医疗业务的区域协同,实现在社区对SIC任何影像检查项目的预约和交费,实现社区独立摄片模式下SIC的集中阅片及诊断,实现社区对影像图像及报告的调阅和打印,从而发挥区中心医院优势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大幅提高区域影像及医疗诊治水平。 政府主导发挥关键作用 区域医疗改革的模式因国家、地区以及医疗业务种类而异。但是,区域医疗改革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仍然是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作用。上海市松江区无论是从区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相关政策的保障,都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持上,为项目的创新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